產後憂鬱症症狀 自我檢測方式

產後憂鬱症其實是產婦很容易遇到的一個難關,有時因為生產後照顧新生兒的無助感與自已身心俱疲的因素,造成情緒上走不出去,把自已鎖在一個小框框中,這種情緒狀態是非常危險的,一但有不好的念頭,不只會傷害自已甚至是傷害小孩,所以本文將產後憂鬱的症狀約略做了整理,在文後也提供了自我檢測的評估量表,供大家參考。

產後憂鬱症症狀 自我檢測方式

懷孕與生產那段艱難過程非常耗費體力。之後將新生兒從醫院帶回家的那一刻起,真正的辛苦的時刻才正要開始。​​因為必需隨時隨地照顧新生兒所帶來嚴重的睡眠不足之外,有些新手媽媽發現她們還必須克服情緒上所引起的障礙。

許多婦女都說她們於產後享受著一種從前未體驗過的幸福感受。這種因為創造生命的奇蹟而迎來的幸福感將會協​​助她們安然度過最剛開始幾週的困難。因為她們身心俱疲,並且會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照護新生兒的能力。而其他約50%的新手媽媽卻沒有如此幸運。她們經常受到產後憂鬱症的痛苦折磨。

產後憂鬱症也稱之為“產後的情緒低落現象”,是一種真實存在且通常後果是較為嚴重的一種病症,有半數左右的新手媽媽於產後的數天與數週內會受到它的影響。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包含睡眠與進食習慣的改變、情緒波動變大、容易發怒、絕望、覺得自己沒用、經常哭泣與無法集中注意力。另外,無精打采、對親友態度冷淡、莫名其妙的焦慮與頭痛和心悸等某些身體不適的現象,也有可能是憂鬱症的症狀之一。患有產後憂鬱症的產婦有可能會對新生兒漠不關心,或是擔心害怕自己去傷害到嬰兒。

儘管這樣的感覺會使新手媽媽感受到不安甚至是恐懼,但它們都還算是正常的產後症狀。在此文中,我們將會深入探討產後憂鬱症的現象與現有的一些治療方式。讓我們由產後憂鬱症可能起因談起。

產後憂鬱症的原因

你或許發現,自己於生產之後的幾天,甚至幾週後開始有產後憂鬱症(即嚴重的精神憂鬱)的症狀產生,但就發生原因,現今的醫學專家們也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因為沒人能解釋發生的原因,這樣的感覺在第二胎出生後所出現的頻率與機率似乎更高。)這樣情緒低落很可能是從心理、生理與社會的狀況所一同影響而導致。

醫學觀點上的不確定。部份醫學界權威會認為憂鬱是因為雌激素水平下降(少數情況下由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主要因素。而其他人則是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生產的過程太長或是生產時太過痛苦所導致。還有部份的人則把其歸咎於某些醫院把媽媽與新生兒兒分開的行為。許多媽媽說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睡眠太少而責任太重而導致心理與生理的筋疲力盡,再加上每個媽媽都希望使自己能達到她所認為的超級媽媽標準,就算是再聰明與健康的女性都能處理好所有事情。

醫生也認為,造成一位女性比其他的女性更容易患產後憂鬱症的其他原因也可能還有:童年時期的不快樂,包含可能曾受過身體或精神上的虐待;有過憂鬱病史並且難以應對壓力;原本就不想要孩子,或是生育小孩只是為了要解決夫妻間的婚姻問題;小孩早產或是其他疾病。

第一次當父母的人都比較會發現一些讓自己覺得驚訝的事實,比如像是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有精力或是認為自己有做為父母的天賦。 他們還會發現,自己所擁有的耐心與適應新角色的理想程度並不如預期的那麼好。

有時伴隨新手媽媽產後憂鬱症(同時也可能是憂鬱症病因)的一種情形是:如果她覺得自己沒有馬上對這個完全依賴自己的小生命產生深厚的情感或給予足夠的愛,就會認為自己是個壞媽媽,是個不正常的無情母親。但其實這都算是正常反應,她應該抱著“這都會過去的”的態度去理所當然的接受它。父母對親生兒女那種獨有的愛戀是最持久且深厚,甚至是不可取代的。愛是會到來的,要相信愛,並且讓它隨歲月自然的成長。

這個我辦不到!對部份女性來說,會憂鬱的另一個原因是感覺自己沒有能力照護好這個無助卻又隨時需要照顧的新生命。現在準父母們很少會對新生兒的習性一無所知。 因此你可能已經了解嬰兒除了睡眠的時間會很長之外,於24小時內還必須餵食6至10次,每日還需要換上幾次尿片,而且每天還會哭上一些時間。

一開始,你必需沒日沒夜的隨時待命,你將會發現,其實這些習性並不像一開始預料的如此簡單。嬰兒的睡眠非常不規律,睡眠的時間會比你所預期的還要短,而且還有可能白天會睡的比晚上多,甚至是更長。你擔心嬰兒睡覺的時候被子是否有蓋好、房裡的溫度是否合適,還有家裡的噪音是否會把孩子吵醒等。餵奶時也是緊張的,你必須適應自己不習慣的母乳哺餵或奶瓶哺餵的規律,還要煩心寶寶所吃的母奶或配方奶是否足夠或是吃得太多。讓孩子穿衣服和換尿布也不是你想像中的如此輕鬆順暢,就算是使用巧妙縫裁的嬰兒服和大小合身不需要別針的一次性尿布也是如此。而嬰兒啼哭頻率及其讓你莫名其妙與心煩意亂的程度都會超出你的想像。

以上是產後憂鬱症所可能會帶來的情況,下一篇將會繼續探討產後憂鬱症的預防與治療的方式。

參考節錄自:博文網

延伸閱讀:

相關內容: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