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性福不打烊!懷孕性事注意事項

在傳統上,孕婦在懷孕期間是不宜有性生活的,但是,實際上,很少夫妻能真正在孕期間停止性生活。如果控制得宜,應該不會產生問題。而從「妊娠期不用避孕」的觀點來看,夫妻之間的性生活這時應該更能享受解放的快感,提高性的享受及愉悅。專家建議夫婦可以利用這個時期,加深兩人感情的基礎,也對胎教有正面的意義。

孕期性福不打烊!懷孕性事注意事項

性心理的變化

事實上,孕婦在懷孕期間的性慾會大大減弱,特別是在懷孕的前3、4個月之內,對任何性接觸都表現出冷淡和強烈的反感,會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為心理因素所引起:

1、怕傷害到胎兒

孕婦害怕與丈夫有性生活而傷害肚子裡的胎兒,因而努力克制自己的性慾。醫師表示,孕婦多半都會擔心性生活影響到寶寶的發展,因此,性慾會降低。一般中國女人在當母親之後,會產生保護者的心態,要保護寶寶,就會自然拒絕先生的要求。當孕婦避免性生活的苦衷不為丈夫所理解,她便可能漸漸地淡化性慾。

2、擔心暴露形體

孕期的女人害怕自己愈來愈胖的身體無法引起丈夫的性趣,也害怕丈夫不喜歡自己的體形,使她們沒有辦法輕鬆自如地投入性生活。久而久之,便會壓抑自己的性慾,對實際的性生活表現出疏遠或淡漠的態度。

性生理的變化

懷孕早期的子宮慢慢的變大,腹部也漸漸地漲大,子宮出骨盆腔,變讓孕婦的體型變胖,乳房也會跟著變大,且容易流汗,體味比較重,其實是較具有性的吸引力,基本上,孕婦在性方面的需求與未懷孕之前沒有什麼不一樣。

婦女懷孕以後,陰道的分泌物增多,外陰部不僅容易潰爛、而且對細菌的抵抗力也降低。孕期婦女隨著陰道分泌物的增加,在享受性生活之後,萬一沒有注意清潔,會使得陰道遭受感染,不僅會產生灼熱感,不舒服,且被細菌感染後,症狀加重可能會有流產的危險。所以不僅在平時,尤其是性生活前,夫妻雙方都必須特別重視保持局部的清潔。

孕婦適合性生活嗎?

懷孕早期的性生活

妊娠前3個月間,因為孕婦的內分泌機能產生改變,胚胎正處於發育階段,特別是胎盤和母體子宮壁的連接此時還不夠緊密,如果進行性生活,很可能因為動作不當或過度興奮,使子宮受到震動,讓胎盤脫落、出血,造成流產。即使性生活時十分小心,但是由於骨盆腔充血,子宮收縮,也容易造成流產。

懷孕中期的性生活

懷孕中期(約懷孕4至7個月),孕婦的胎盤已經形成,妊娠較穩定,早孕的反應也已經過去了。此時孕婦的心情開始變得較為舒暢。性器官分泌物也增多,是性慾較為高漲的時期,因此,夫妻可以適當地享受性生活。但是還是必須要有所節制,注意性生活的體位與時間,避免造成對胎兒的影響。

此時的的胎盤有羊水作為屏障,可緩衝外界的刺激,使胎兒得到有效的保護,降低意外。醫師認為,妊娠期的性生活應該建立在情緒胎教的基礎上,妊娠中期的性生活也有益於夫妻恩愛和胎兒的健康發育。也有國內外的研究指出,夫妻在孕期享受愉悅的性生活,生下來的孩子反應敏捷,語言發育早而且身體健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孕婦在這個時期的胎膜裡的羊水量增多,胎膜的張力逐漸增加,此時最重要的是維護子宮的穩定,保護胎兒的正常環境。如果性生活次數過多,用力比較大,壓迫孕婦腹部,胎膜就會早破。臍帶也有可能從破口處脫落至陰道內甚至陰道外。這樣勢必影響胎兒的營養及氧氣的輸送,甚至會造成死亡,或者引起流產。即使胎膜不破,沒有發生流產,也可能使子官腔感染。重症感染能使胎兒死亡,輕度感染也會使胎兒智力和發育受到影響。

懷孕晚期的性生活

在懷孕8個月之後,胎兒生長迅速,子宮明顯增大,孕婦的肚子在此時期會快速的膨脹起來,產生腰痛,身體懶得動,性慾減退。醫師表示,這時夫妻間應盡可能減少性生活,若一定要有性生活,則必須節制,並注意體位,還要控制性生活的頻率及時間,動作不宜粗暴、深入,以免發生意外。

丈夫十大注意的事項

  1. 當太太懷孕時,先生應該溫柔、有耐心及體諒。
  2. 採用不同的觸摸方式,如撫摸太太的腹部,一起體驗胎動的喜悅。
  3. 享受性生活時,盡可能不要將身體的重量壓在太太的腹部和乳房上。
  4. 多利用枕頭讓太太舒服,同時盡可能與太太的身體曲線保持垂直。
  5. 享受性生活時,可多花些時間嘗試找出最舒服的方法。
  6. 如果妻子沒有性慾時,勿強迫妻子。
  7. 勿期望妻子產生性高潮。
  8. 體貼妻子懷孕時所產生的心理及身體的不舒服
  9. 理解太太的拒絕。
  10. 做好自我調適。

性生活不是男人一個人的事,生孩子已不只是女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事。各位準爸爸們也應該學會如何體會太太所承受的壓力和疼痛,陪著老婆一同走過懷孕的十個月,體驗迎接新生命來臨的驚喜,藉著這段懷孕期間,讓家庭關係更密切、更美滿!

來源:搜狐母嬰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