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過程及時間!陪伴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寶寶學走路過程及時間!陪伴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寶寶長到10個月以後,一般都不再滿足於翻身和爬行,會有嘗試走路的強烈願望。爸媽在欣喜之餘,別忘了保護寶寶的健康成長。
photo credit: tamakisono via photopin cc
寶寶學步期的發育情況
第一階段(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個階段(十三至十五個月):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覺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練習。
第五階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建議輔助工具:
學步車、樓梯、木板、小椅子
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 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 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 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 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
寶寶學步父母的六點注意
一、不能操之過急
有些爸媽看見別人家的寶寶已經能夠走路,恨不得自家的寶貝立馬健步如飛,以顯示自己的寶寶體魄強健,聰明過人。於是便根據自己的想當然,賣力地訓練起來。其實,開步不宜過早。因為寶寶身軀各個部分的骨骼都處於快速生長階段,雙腳什麼時候能直立、開步,是有個體差異的。國內外專家都認為,有的寶寶10個月就能走了,有的滿周歲了還走不好,都屬正常現象,完全用不著擔心。
一周歲之前的嬰兒期是寶寶感覺調整的階段,這種調整過程的需要多少時間沒有劃一的標準。所以,對於寶寶何時能開步走,應該耐心地等待,順其自然。專家們反倒建議,與其急著教寶寶早點學會走路,倒不如讓寶寶多多練習爬行。專家說,爬行能夠有效訓練寶寶的大腦。調查數據顯示,爬行少或者爬行不足或者沒有經歷爬行的寶寶,等到寶寶活動中的身體上半部和下半部會不自覺地對抗,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症,比如視覺和聽覺的不協調,視覺和動作的不協調,聽覺和動作的不協調等。
到一歲左右時,可有意識地讓他和比他略為大一點的小孩一起走走玩玩。寶寶會通過觀察,揣摩和模仿,學習走路。
二、不要不讓走
操之過急不行,一點不作為也不行。假如寶寶已經有邁步的強烈願望,而爸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總是認為寶寶還太小,不給他們走路的機會。那麼,不光寶寶腿腳的肌肉得不到鍛煉,腦子思維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於健康成長沒有幫助。
我們都知道,人所有的活動都是由大腦這個指揮中心指揮的,它擁有錯綜複雜的網絡結構,傳遞信號和發布命令。但剛出生的寶寶腦指揮中心是不會指揮的,因為他們大腦中神經元之間還缺乏有效連接。而這種連接(神經元長出觸鬚,向鄰近的神經元伸去並互相纏繞)需要依靠寶寶通過眼看、耳聽、皮膚觸碰、舌頭品嚐、鼻子聞嗅等過程(醫學上稱感覺統合過程)逐步實現。纏繞越多,腦中的各種信號路徑就越發達,大腦功能越強。大腦傳導網絡的健全和大腦功能的提高是隨著寶寶的運動按順序一步步發展的,我們不能消極等待。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一些進入小學後的寶寶表現出來的情緒不穩定,固執、有侵略性、有挫折感、難適應學習環境、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干一件事情,不能長時間坐著、身體動來動去等等,與嬰兒期缺乏有效自主活動有一定關係。我們應該大膽地讓寶寶自己走。
三、穿軟底鞋好
有的爸媽以為寶寶穿皮鞋走路神氣好看,就買皮鞋給寶寶穿著學走路。這種想法不可取。穿皮鞋學走路有害無益。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數運動鞋,底硬而厚,鞋面也比較硬,同樣不適合初學走路的寶寶。因為寶寶的骨骼還沒有長定型,硬底鞋和皮鞋不利於寶寶小腳的正常發育。專家認為寶寶學步還是以穿軟底鞋為好。
在安全有保障的環境裡,甚至可以讓寶寶光著腳丫子學習走路。
四、別用圍巾牽著寶寶
寶寶的平衡能力是要通過走路實踐來提高的。爸媽或監護人越俎代庖,代替他們做平衡,剝奪了他們學習、積累經驗的權利,他們的能力怎麼能夠提高?要知道,小寶寶剛開始學走路,跌倒是常有的事,用不著這麼緊張的。哪一個寶寶沒有摔過跤?哪一個寶寶不是在“摔倒——站起來——再摔倒——再站起來”的反復過程中長大的?何況,寶寶們天生就會保護自己。當他們感到自己將要摔倒時會一屁股坐在地上;即使是撲倒在地,他們也會高昂起小腦袋避免頭部受到重創。
另外還有一點,恐怕是一般人沒有意識到的,那就是這樣做不利於寶寶的健康發育!
用羊毛圍巾、絲巾之類拉住寶寶,使他們的胸部受到外力壓迫,呼吸受到影響,會降低肺功能。寶寶年幼,骨頭還處在發育階段,絲巾、圍巾扎的時間長了,會導致肋骨外翻的,寶寶的胸部長成雞胸狀,不光難看,還影響健康,後患無窮!
五、“學步”不是學步車的主要功能
學步車有不少功能讓人青睞於它,比如,把寶寶放進學步車裡,任其縱橫馳騁,非常安全。不過,請不要忘記,世界上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的,學步車有許多優點,但是並不具備“能有效培養寶寶的走路能力”這一優點。如果是僅僅是為了寶寶學走路而專門去買學步車,那麼,請你還是省下這筆錢吧。四平八穩的學步車剝奪了寶寶體驗平衡的機會,影響寶寶平衡能力的提高。另外寶寶的骨骼很嫩,可塑性大,長時間坐在學步車裡也容易導致O型腿,爸媽不能圖省事而把寶寶長時間放在學步車內。更何況,在學步車裡的寶寶仍有翻倒的危險。
六、注意環境的安全性
當然,保護寶寶,不讓他們意外受傷是爸媽的職責,注意學習走路環境的安全性是必要的。我們可以在寶寶的活動場所鋪上發泡塑料墊。萬一寶寶摔倒了,不至於摔傷。我們也可以給寶寶戴上填有緩衝材料的帽子,預防因頭部觸地而使大腦受到震盪。還應該把家具的棱角用海綿或其他軟性材料包裹起來,把熱水瓶藏起來,把刀具、銳器鎖進櫥櫃。
寶寶會在跌跌撞撞中逐步成長起來,會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經驗、總結經驗,一步步走向成功,我們即使不教,他們也會自行摸索前進,學會走路。
讓寶寶自己走,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於他們樹立自信,在未來正確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戰勝困難,贏取美好前程,有著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寶寶的壯麗人生就從學習走路開始吧!
剖析寶寶學步晚的七大原因
每個寶寶學走路的時間並不一樣,但大部分在1周歲前後就進入了學步階段。若寶寶快2歲還不太會走路或摔倒無法自己站起來,建議立即去醫院檢查一下寶寶的平衡能力以及發育情況,以排除生理問題。下列因素可能導致寶寶學步晚:
- 遺傳因素:父母早,寶寶也會早。
- 強壯體質:健康、四肢長、肌肉發育良好,較早會走路。
- 學習環境:缺乏刺激會延緩走路時間。
- 安全感:學走路時摔過跤,留下害怕的陰影,以後不敢學走路。
- 逆反情緒:逼寶寶學步,反而會導致他的逆反情緒。
- 疾病: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會影響平衡因而推遲學走路的時間。
- 爬行鍛煉:如果寶寶缺乏地面爬行鍛練,會比同齡兒童晚走路。
同時,可以送寶寶去幼兒園,大環境會有助於寶寶的身心獨立。但是,之前一定要解決寶寶的走路問題,建議你先在家裡耐心地引導他學步,並注意以下幾項:
- 給寶寶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多在房間裡摸爬滾打,鍛煉各部位的肌肉。
- 地板不要太滑,家中的家具和毯子不要絆倒寶寶,避免因摔倒而產生恐懼走路的陰影。
- 如果寶寶跌倒,不要表現得過分緊張。
學步鞋如何選擇?
這個時期的寶寶,不僅喜歡站在媽媽或爸爸腿上又蹦又跳,而且已經能夠扶著欄杆站起來了,因此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顯得十分重要,這將有助於寶寶更好地學站、學走路。
寶寶的鞋子最好選擇鞋底稍硬的軟底布鞋或粗毛線編織的鞋。鞋底應柔軟,防水性強,鞋幫要稍稍硬一些,以保護寶寶的踝關節。最好要選帶鞋帶的鞋,以便及時調整鞋子的大小。
寶寶剛剛學步,選鞋時一定要注意尺寸合適。如果尺寸太小或剛剛合適,就可能擠壓寶寶的腳,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甚至使腳形產生異常變化,同時也影響形成正確的走路姿勢。如果尺寸太大寶寶一活動就掉下來,還容易摔倒。所以,大小適宜的鞋應該是寶寶穿上鞋站起來時,腳尖前有半個拇指大小的空間。
此外,由於寶寶的腳長得特別快,通常2個月左右就需要換鞋了。所以媽媽一定要經常量一量寶寶腳的大小,以便及時為寶寶換上舒適合腳的鞋。
資料來源:搜狐母嬰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