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營養不良會造成什麼情況?對胎兒有什麼影響?

孕婦營養不良會造成什麼情況?對胎兒有什麼影響?

胎兒的營養來自於準媽媽,如果媽咪們營養不良的話,可別抱怨未來的寶寶體弱多病。要想培育出健康的寶寶,各位媽媽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pregnancy
photo credit: bies via photopin cc

孕吐嚴重媽咪最易營養不良

症狀表現:很多媽咪由於妊娠反應太過嚴重,往往沒有食欲,進食過少。狀況嚴重的媽咪甚至會在尿液中檢出現酮體,這表明媽媽攝入的熱量太少,體內脂肪分解加快,從而出現了酮症酸中毒。所以說,進食過少,是導致媽媽們營養不良的最根本原因,尤其對於孕吐反應嚴重的媽咪們來說,更是難受至極。

解決方法:妊娠反應不是生病,身體出現這種變化是寶貝在母體內正常發育的表現,我們應該欣喜地對待身體這一改變,心情好了,孕吐反應自然會得到緩解。此外,媽咪們必須記住要少量多餐、清淡飲食,同時要及時補充葉酸。

緩解孕吐還得在飲食上下功夫。在這裡為您推薦一道美味的食譜,不僅能夠幫助媽咪們緩解孕吐反應,還能有效補充營養。

推薦食譜:檸檬萵苣汁

準備食材:萵苣125克、蘋果半個、檸檬半個。

做法:

  1. 萵苣洗淨,切成小塊。
  2. 蘋果洗淨去皮去核切小塊。
  3. 將以上材料放入攪拌機中,加入水。
  4. 啟動攪拌機,將材料攪打成汁。
  5. 將榨好的萵苣蘋果汁加入少許檸檬水,即可飲用。

小提醒:檸檬的酸味可以改善準媽媽食欲,有助於孕婦安胎助孕;蘋果酸甜可口,可以有效緩解孕吐。

營養過剩媽咪“補”出營養不良

症狀表現:許多準媽媽認為懷孕後是“一個人吃二個人補”,因此每天攝取過多的海產品及肉類,再吃大量水果。其結果是大量糖分、脂肪和蛋白質超過身體需要量,給身體代謝增加負擔,導致自身肥胖及胎兒體重超標。可是,雖然媽咪每天這樣大補,但又往往忽視了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攝取,導致營養不均衡。

解決方法:從營養學來講,營養過剩其實是另一種營養不良。媽咪們千萬別認為吃得越多越好,實際上,合理地選擇食物、均衡營養,才是最正確地補身方式。下面有2個要點,可以幫助媽咪健康養胎。

1、孕期不同階段補充的重點不同

懷孕10個月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要大吃大喝。孕早期不必增加飲食量,選擇清淡可口的食物即可;孕中期、晚期胎兒發育迅速,要增加熱量及蛋白質的補充,同時攝取充足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但這並不是說要每天吃許多大魚大肉才夠,更不是營養越多越好。

2、主食不可替代

有些準媽媽錯誤地認為懷孕後應該多吃肉和菜,少吃飯,認為菜比飯更有營養。其實,主食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來源。一個孕中、晚期的準媽媽一天應攝入300-400克的主食。均衡營養,才不會營養不良哦!

挑食、偏食媽咪小心營養不良

症狀表現:有些準媽媽懷孕前就有偏食的習慣,而有些則是懷孕後口味發生了改變,導致只偏愛某些食物。其實這些做法都會使準媽媽出現營養缺乏的問題。

解決方法:對胎兒發育最有利的膳食構成,是由多種多樣食物組成的平衡膳食,食物力求種類豐富、營養齊全。挑食、偏食的媽咪可以嘗試少量進食自己不愛吃的食物,或者變換烹調方法。如果確實從膳食中不能滿足日常營養需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營養素補充劑。

為求美麗而節食的媽咪導致營養不良

症狀表現:一些白領準媽媽,由於擔心孕期體重的增長會影響產後體型恢復,孕期也會有意節食。而妊娠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孕期生理狀態及身體代謝都發生了較大的適應性改變,準媽媽要攝取相應的營養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和胎兒的生長發育,並為產後泌乳進行營養儲備。盲目節食會造成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不足。

解決方法:媽媽們既想補充營養,又不願意吃得太過肥胖,有沒有一舉兩得的方法呢?要想在保證營養的同時,又能保持完美體型,媽咪們必須遵循2個要點。

  1. 合理飲食:不要暴飲暴食,尤其限制甜點、堅果等高熱量的飲食。
  2. 適當運動:媽咪要每天保持健康的運動方式,如散步、瑜伽、游泳等,這樣不但能減少脂肪蓄積,對胎兒的健康發育也十分有利。

為了幫助媽咪們更好的保證營養並保持身材,下面整理出了各階段的飲食計畫。

  1. 孕早期:主食200-250克,動物類食品(包括海產)100-150克,雜糧25-50克,蔬菜(綠色蔬菜占2/3)300-400克,蛋類50克,水果100-200克,牛奶250克。
  2. 孕中期:主食300-400克,豆類及豆製品50-100克,蛋類50克,綠葉蔬菜500克,動物類食物100-150克,牛奶250-500克,水果200-300克。
  3. 孕晚期:主食400-500克,豆類及豆製品50-100克,蛋類50-100克,綠葉蔬菜500-750克,牛奶250-500克,動物類食物200克,動物肝臟每週兩次,水果200-400克。

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