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可以喝檸檬汁嗎?檸檬水的好處及功效
孕婦可以喝檸檬汁嗎?檸檬水的好處及功效
孕婦喝檸檬水好嗎?對寶寶的發育會不會有影響呢?孕期飲食要十分注意,檸檬營養價值豐富,孕婦喝檸檬水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photo credit: taytomFFM via photopin cc
孕婦喝檸檬水好嗎
孕婦可以適量的喝檸檬水。檸檬中富含檸檬酸對人身體有益,胎兒也會攝取營養,但是要適度,不要影響體內酸鹼平衡。
檸檬水減肥嗎?
檸檬水也叫檸檬醋是一種可食用的醋,具有減肥養顏美容的功效。檸檬耐久易保存,含豐富的維生素C,能防止牙齦紅腫出血,還可減少黑斑、雀斑發生的機率,並有部分美白的效果。檸檬皮還有豐富的鈣質,所以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最好還是連皮榨汁最有營養。檸檬與醋同樣具有減肥效果,這樣看來,檸檬醋的確是能養顏美容,也可以說是一種健康食品。如果你飯後喝一小杯,就能讓自己元氣大增,精神煥發,也更美麗窈窕。但是檸檬與醋的酸度都很高,空腹喝太多會傷胃,要嘗試不可不小心。
檸檬水減肥的注意事項
檸檬水的效用很高,但再好的食物,攝入時也不能肆無忌憚。檸檬也不例外,有很多女性為了美容,每天大量喝檸檬水而傷了胃。因此,喝檸檬水也要適量,每天不宜超過1000毫升。此外,由於檸檬pH值低達2.5,因此胃酸過多者和胃潰瘍者不宜飲用檸檬水。
檸檬水什麼時候喝好
每天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檸檬水可以治便秘,最好加點蜂蜜,美容養顏,不過檸檬不要放太多,太酸的話會刺激胃。用鮮檸檬泡水喝對身體非常有益。
但是如果胃不舒服或是有胃病的話,建議早上儘量不喝,或少喝。因為檸檬中的酸到了胃中會刺激胃,可能引起胃酸分泌過多,進而反胃噁心。所以胃酸或者胃潰瘍的患者最好不要喝。還有酸入肝,春天不宜多食,夏秋食用效果較好,另外如果想喝檸檬水減肥,切記多刷牙,免得檸檬汁酸性物質殘留在牙齒,到時候變成全口蛀牙,可得不償失。還有喝檸檬水時最好與吃正餐至少隔半個小時,以免影響消化。
孕婦喝檸檬水的好處
(1)孕婦喝檸檬水美白
由於檸檬維生素含量極為豐富,因此檸檬水是美容的佳品,能防止和消除皮膚色素沉著,發揮美白的作用。
(2)孕婦喝檸檬水防治心血管疾病
喝檸檬水還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因為檸檬水能緩解鈣離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所以可預防和輔助治療高血壓和心肌梗塞。
(3)孕婦喝檸檬水防治腎結石
檸檬水中含有大量檸檬酸鹽,能夠抑制鈣鹽結晶,從而阻止腎結石形成,甚至可以使部分慢性腎結石患者的結石減少、變少。
(4)孕婦喝檸檬水提高免疫力
檸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抗菌、提高免疫力、協助骨膠原生成等多種功效,經常喝檸檬水,可以補充維生素C。感冒時一天喝上500至1000毫升的檸檬水,可以減輕流鼻涕。
(5)孕婦喝檸檬水祛痰
檸檬也能祛痰,且祛痰功效比橙和柑橘還要強。將檸檬汁加溫開水和鹽,飲之可將喉嚨裡積聚的濃痰順利咳出。
(6)檸檬水可以開胃
檸檬水比較酸,吃酸的東西的時候,人會變得開胃。
孕婦喝檸檬水注意事項
- 不要直接喝檸檬蜂蜜水,檸檬蜂蜜水含較多酸性物質,如果空腹喝容易使體內酸性增加,時間久了就會使人體胃酸增多,增加罹患胃潰瘍的危險。
- 不要大口猛喝,飲水速度太快太猛不僅不利於人體脾胃吸收,還可能導致噁心、嘔吐等不適。
- 檸檬含有較多的酸性物質,胃酸過多者和胃潰瘍者不宜飲用檸檬水。
- 檸檬皮雖然含有豐富的鈣質,但是苦澀不宜長時間浸泡,所以要現泡現喝。
- 檸檬切開後保存期會嚴重縮短,最好一次用完。
- 喝完溫水、吃早飯前30-60分鐘再喝蜂蜜檸檬水,這時人體機能已經趨向正常,對有刺激性的水已經有了抵抗力,而且透過水的作用讓人體的腸胃得到清洗和滋潤。
檸檬水減肥製作方法推薦
1、鮮檸檬汁
新鮮的檸檬含水量豐富,可以用手或器皿積壓出汁水,與礦泉水混合並加入適量的糖。鮮檸檬水除了具有減肥作用外,其豐富的維生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對美白和抗衰老也很有效。
2、鮮檸檬切片
泡在溫水或涼水中,新鮮的檸檬皮有減肥、排毒、去火的功效。
3、乾檸檬片
超市買的乾檸檬片用熱水沖泡,用熱水沖泡乾檸檬片的味道比較清香,也具有很強的減肥療效。且該種方法攜帶方便,適合正餐前後飲用。
如何自製檸檬水?
- 超市去買一個新鮮的檸檬,以光澤較好為優。
- 回去後洗淨用紙巾擦乾,放在冰箱裡凍上兩個小時,不要太久也不要時間太短,短了凍不透,久了切著太困難 。
- 將檸檬切成薄片,一個檸檬約切15片到20片,這個過程要快,然後裝入一個帶蓋的保鮮盒。
- 放入冰箱冷凍,需要使用時將開水放涼或直接用礦泉水(純淨)水等,以每杯水半片大小為宜,如用壺可以入一至兩片。
- 可以適當加入蜂蜜或冰糖等調味。
- 不要用過熱的水泡,那樣會損失檸檬的香味和營養價值,在夏天和秋天這個方法可以讓你一個檸檬喝上半個月可口的檸檬水。
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