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時候開始長牙?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長牙?

當媽媽看到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的時候,心中的喜悅不言而喻,然而,喜悅之餘,可別忘了寶寶已經來到人生一個重要的階段:長牙期。長牙期攝入營養的多少、食物種類的改變,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可能會有一生的影響,所以每個媽媽都要用心去對待。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長牙? 1
photo credit: dr.nixon via photo pin cc

人的一生會有兩副牙齒,即乳齒(20個)和恆齒(32個),出生的時候頜骨中已經有骨化的乳齒牙孢,但是沒有長出,一般出生後4~6個月乳齒開始長出,有的孩子會到10個月,這都是正常的,12個月還沒有長牙視為異常,最晚寶寶兩歲半的時候20顆乳齒會出齊。

一般兩歲內計算乳齒的數目約為月齡減去4或6,但乳齒長出的時間會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長牙為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個時候有的寶寶會有低熱、煩躁、流口水增多等等情況,這些都是正常的。

家長要注意不要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發燒煩躁混淆了,寶寶長牙基本上會有一定的規律,一般是下頜早於上頜,由前往後的原則,最先長出的一般是下牙的門齒,它的名字是下中乳門齒,然後是上中乳門齒,以後挨著中間的門齒會左右長出一顆顆稚嫩的小牙。

20個乳齒寶寶的長出是有順序的,雖然不一定一成不變,但是也可以作為參照的依據,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和上下顎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長牙的5大階段需注意

其實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前,媽媽可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給予糊狀的食物,比如牛奶麥片和稀粥,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寶寶的營養,還能促進寶寶萌牙。

下面按照長牙不同的時期,根據寶寶的攝食習慣和成長發育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寶寶長牙階段的注意事項。

2顆牙期

寶寶一般在4-8個月時,下頜的一對乳中乳門齒悄悄長出,從此寶寶就脫離沒有牙齒的行列。這個時期的寶寶很喜歡將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讓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時更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咀嚼筷子和湯匙。

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試著給予寶寶一些半固態的食物,比如馬鈴薯泥、蛋黃泥、麥片粥等等,讓寶寶體驗由水狀飲食到糊狀飲食的過度。稍有稠度的副食品,可以讓寶寶意識到他的食物開始有所變化,為日後添加固態食物讓寶寶鍛練用牙齒咀嚼打基礎。

4顆牙期

大概8~12 個月之時,寶寶的上頜又會長出兩顆牙齒甚至更多。此時寶寶的營養需求越發的高,在這個時期媽媽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選擇,比如肉泥、肉末、番茄、豆腐等等。

但是寶寶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寶寶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塊狀的食物沒有經過牙齒的碾碎進入消化系統,營養物質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長在這個時期,要有意識的用固態食物來引導寶寶練習咀嚼。

6~8顆牙期

寶寶在9~13個月時上頜的側乳門齒長出,10~16個月時下頜的側乳門齒也將長出。寶寶在這個時期開始慢慢地適應固體的食物,腸胃的消化機能也漸趨成熟。

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給予寶寶固體的食物,比如水煮蛋,蔬菜之類的。

8~12顆牙期

大概在13~19 個月的時候,寶寶會萌生第一顆臼齒。

有了臼齒之後,寶寶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這個時期,寶寶會很有熱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裡,即使吃得滿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媽媽去鼓勵的,這對於寶寶以後的性格也有影響。

這個時期可以減少液狀食物的攝入,增加固體食物,比如軟飯、麵包、蔬菜、肉片等。

12~20顆牙期

在此後的第16到20個月期間,寶寶的20顆乳齒逐漸長齊,完成了乳齒系列的全部長出過程,這個時期寶寶不但可以自己吞嚥食物,而且攝食的技巧也漸趨完美,媽媽可以給予普通稍偏軟的食物,如米飯、麵條、大豆等等。

長牙和鈣有關係嗎?

有關係。鈣低了、維生素低了,小孩長牙會慢一些。長牙主要的因素還和遺傳有關係,父母長牙晚,孩子就長牙晚一些。長牙早,換牙也早。出了八個和六個牙以後,後面的臼齒也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出來。牙和食物也有關係,你給的食物特別軟,不用咀嚼,因為牙的生長需要有刺激,要是沒有刺激,這個牙就長不出來。

寶寶長牙慢的4個原因

寶寶為何長牙慢?明明已經到了長牙的年齡,為何遲遲不見牙齒冒出呢?父母不禁焦慮起來:“是不是發育有問題?”“要不要補充鈣片?”其實,牙齒生長緩慢並非缺乏營養那麼簡單,以下4大因素均有可能與長牙過慢有關。

1、先天遺傳

幼兒長牙較慢的主要原因來自遺傳,包括家庭病史、種族等,甚至連性別也會有所差異。根據多數研究報告來看,女孩的長牙時間會比男孩早一些。

2、後天環境

除了先天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環境也可能間接造成長牙緩慢。就拿早產兒來說,他的長牙時間就必須先扣除早產時間,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比較準確。如果是胎齡30周就出生的早產兒,那麼長出第一顆牙的時間就必須延後10周(通常是出生後6~8個月時)。另外,凡是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也很可能出現長牙較慢的問題。

3、系統性疾病

唐氏症、腦下垂體分泌異常、外胚層發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兒長牙的速度有所差異,必須通過抽血檢查才能確定真正的病因。

4、外傷與感染

如果孩子的乳齒出現高低不一的情況,則很有可能是牙齒受到過外力撞擊,導致與牙齒相連的韌帶壞死,而以新生骨頭取代(骨沾黏),從外觀看來只是某顆牙齒生長較慢,實際上卻會影響到恆齒的萌發。如果幼兒乳齒提早喪失,牙齦表面便會生成結締組織,一旦恆齒此時還未充分成長,就會受到壓迫而導致恆齒長牙較慢。另外,有時幼兒所服用的藥物會讓牙齦增厚,牙齒不易冒出,也會讓父母產生長牙較慢的誤解。

損害寶寶牙齒的八個壞習慣

1、舔牙吐舌

多發生在孩子的換牙期,孩子常用舌頭舔鬆動的乳齒或新長出的恆齒,從而形成吐舌頭或伸舌頭的壞習慣。

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會導致上下牙之間形成局部開合,牙齒之間會出現縫隙,同時還會使上下頜均向前移位,導致雙頜前突畸形及開合。如果常舔下前牙,可導致下頜向前移位,形成下頜向前突的反合。

2、偏側咀嚼

孩子在乳齒發展的後期,由於乳齒脫落,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

偏側咀嚼會使牙弓向咀嚼側旋轉,廢用側發育不良,使下頜向咀嚼側偏斜、導致臉型左右不對稱。而且由於不常咀嚼的一側沒有了食物摩擦和沖刷,不能自我清潔,更容易堆積牙垢,很容易出現齲齒、牙齦紅腫等牙周疾病。

3、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應用鼻子進行,但如果孩子患有鼻炎或腺樣體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暢,就會形成口呼吸的習慣。

長期進行口呼吸,孩子的舌頭和下頜後退,會導致上頜前凸,上牙弓狹窄,牙齒不齊。外觀表現開唇露齒,上唇短厚,上前牙突出。

4、咬東西

很多孩子喜歡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這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總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間造成局部間隙,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5、不良睡眠習慣

有的寶寶習慣在睡覺時把手肘、手掌、拳頭等枕在一側臉的下方,或是喜歡經常用手托著一邊的腮部,這些習慣對於孩子頜面部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都有影響。

6、刷牙用力過大

刷牙用力過大會造成牙齒表面釉質與牙本質間的薄弱部分過分磨耗,形成楔狀缺損,引起牙齒過敏,繼發齲齒,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現牙齦損傷、萎縮。

7、睡前吃糖

晚上睡覺時,很少喝水,人體各個器官大多也休息了,唾液分泌減少,睡前吃糖,糖分在細菌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乳酸,腐蝕牙齒形成蛀洞,從而發生齲齒。

8、亂剔牙

牙縫會慢慢變寬,食物容易嵌進牙縫裡。另外,剔牙的牙籤如果不衛生,在剔牙時牙齦的黏膜被剔破後細菌進入,可能會形成感染。

 

 

如果喜歡敝站文章的話,請給我們一個讚,這是敝站成長的原動力,謝謝您!

 

 

免責聲明:站內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若有醫療或與身心相關之專業問題請洽詢專業的醫師與護理人員,避免造成誤導或誤判情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