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原則上為發生於停經後婦女的癌症,診斷時平均年齡在60-65歲;但仍有20%發生於停經前,5%發生於40歲前。子宮內膜癌主要症狀為停經後陰道出血或停經前之異常出血,極少有未發生異常出血現象者。患者會因有症狀而就醫,因此能於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在各種婦癌當中最好。儘管子宮內膜癌的原因還未完全明白,但根據病人及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和分析,發現與以下因素有關的婦女易發生子宮內膜癌。


photo credit: molly_darling via photopin cc

①肥胖: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有80%超過正常平均體重的10%。肥胖是內分泌不平衡的表現,身體大量的脂肪儲存了雌激素,脂肪還會將雄激素轉化,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癌變。

②不育不孕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素,隨著分娩次數的增多,危險性下降。因長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與生過一胎的女性相比,較易患此病。患有多囊卵巢症的患者也由於同樣的原因容易得此病。

③月經失調、初經年齡早或過晚停經者,可能因子宮內膜暴露於雌激素的時間較長,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高。在停經前一段時間裡,往往是處於無排卵狀態,雌激素無黃體素對抗、子宮內膜增生改變所致。

④與飲食習慣有關。攝入脂肪及油類多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性增加,而蔬菜和水果具有保護作用,使相對危險性下降。高脂肪有儲存雌激素功能,將導致子宮內膜發生增生甚至轉化成癌變。

⑤有些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由於長期垂體異常可致;多囊卵等綜合症、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症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

⑥因各種原因長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增加。單用外源性雌激素而無黃體素對抗者,可增加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並與用雌激素的劑量、時間長短有關,若加用黃體素對抗,可降低其危險性。

⑦久治不癒的子宮出血,特別是停經後的子宮出血應想到有患子宮內膜癌可能,應趕快作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治療。

⑧有X射線暴露史者,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無X線暴露史高;由於遺傳因素的影響,子宮內膜癌的病人常有家族史、近親腫瘤病史,所以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者以及近親腫瘤史者,其患病危險性增高。

轉載:39健康網、搜狐母嬰社區、當代醫學

相關內容:

最近的文章

孩子愛玩手機?一招教出自律習慣,輕鬆改善成績

在現代科技發達的時代,手機已成...

2 週前

善用溝通技巧,避免吼叫:打造和諧親子關係的智慧之道

現代社會節奏快,生活壓力大,許...

2 週前

統一發票1 2月對獎號碼2024

不知大家是否都很期待每兩個月的...

6 個月前

統一發票3 4月對獎號碼2023

雖然每兩個月的統一發票並非人人...

1 年前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與飲食不能吃什麼大公開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見的...

2 年前

統一發票9 10月中獎號碼2022

111年9-10月統一發票對獎...

2 年前